saving
Processing...
关闭
邮件地址:
 密码:
忘记密码?点击这里找回密码
大赛介绍 大赛规则 特别支持 活动新闻 浏览投稿 野生动物艺术欣赏 作品义卖
活动新闻
活动新闻
专访张旺-“共生”大赛海报艺术家
2011-03-11

知名CG艺术家张旺对“共生”野生动物CG艺术精英邀请赛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应组委会的邀请为大赛“母爱”竞赛单元绘制了海报。 



张旺的作品秉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气质,其中既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素材和传统中国画的笔法精髓,又赋予了新媒介的质感特征。这种明显的反差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在这幅《兴风狂啸者(迎着风狂啸的,在这首诗中指大虎)》中,张旺借用了鲁迅先生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无情未必是真正的英雄豪杰,疼爱孩子难道就不是大丈夫了吗?知不知道,迎风狂啸的大虎,也会时时眷恋地回头看看小虎),一反往常艺术作品中虎威风凛凛的凶猛形象,表现大虎与小虎嬉戏的温情时刻,舐犊情深的柔情让我们看到虎的另一面。

一直以来虎都是以凶猛的姿态出现,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往往忽略了这样一种凶猛的动物同样面临着生存的困境。由于人类的捕猎和对其生存环境的入侵,在过去的100年里,全球野生虎由10万头下降到了目前的3200头,9个虎亚种仅存6个。保护野生虎就是在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在中国传统的虎年,我们希望张旺这件作品能提醒更多的人来关心野生虎的生存现状,为他们争取一片栖息之地。


“共生”大赛"母爱"单元海报,由张旺创作
 

以下是共生组委会对海报艺术家张旺进行的专访: 

1.你最初接触的是传统中国画,与CG艺术、电脑、软件这些现代性的东西差别很大,你是怎样对CG发生兴趣并最终转向这个类型的创作的?
其实我们这一代大多在正式接触传统中国画之前,就开始对电脑、软件等感兴趣了。很典型的就是80年代进入大陆市场的游戏机(尤其是街机,几乎普及到了所有城镇),它几乎成了那时候我们那些男孩子课余活动的第一选择。客观地讲,那时候我对游戏中的CG及其软件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国画。即使上大学后的专业是中国画,玩游戏也还是我的第一兴趣。
也正是在游戏中产生的对各种CG图像的兴趣,使我在系统学习中国画的时候逐渐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我在临摹古典绘画的时候,是以类似观察CG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临摹对象的。说详细了就是将一个整体的形象,比如一个人物的平面画像,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组成部分,一边临摹,一边揣度这些部分是如何在立体的空间中组织在一起的、合理性如何、特点何在等等问题,并推演假如这个角色运动起来,各个部分又会如何跟着整体变化。这样临摹就不再枯燥,不但训练了线描赋彩等基本功力,而且那些临摹过的名画同时在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形象记忆。
坦白讲,我在大学时的中国画学习,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就是用之来进行CG创作。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数位板,只能用程序和鼠标键盘弄一些很初级的东西,但乐趣也尽在其中。记得大学2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就有电脑必修课。大学学了半学期,我就已经能编写简单的动画程序了,于是很开心地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国四圣兽,在五行中一般代表方位,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这里是作品的名称。)”依次都做了出来。
真正的“转型”,应该是在天津光荣工作的那段时间。开始使用数位板后,原先那些关于CG的设想就得以比较自由的实现了。最能代表那个阶段的作品,就是现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十大妖仙”。

2. 在你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你有很好的结构和素描的功底,可否谈谈你始终坚持工笔画(线条造型,纹理平涂)的原因?
我想这是由于对绘画艺术的一种尊重吧。
在系统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我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写意和工笔都逐渐有了一些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写意画,那些前辈大师的佳作令我神往,越深入品味,越觉得其中有这些写意画的产生,是少不了画家内心要有很深厚、很强烈的“意”(意趣,情趣)要抒发,不得不借笔墨抒发,于是运动纯属灵动的丹青挥洒而出的带有鲜明个性生命体验的作品(使用灵动的笔墨创作出带有鲜明个性和生命体验的作品)。而我一向自知,属于胸无块垒的懵懂享受类型(心中没有郁积的愤怒或者愁闷,不想太多事情,乐天享受型)。再者,当前以写意或文人画之名欺世盗名者甚多,滥竽充数者更众(现在以写意或者文人画的名义欺世盗名的艺术家非常多,滥竽充数的更多)。因此,为了表达对真正的写意画的那份的敬意,初入画坛的我不敢轻易尝试。
而工笔,对于初入门者,无论在造型能力,还是工具技巧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培养效果。同时,我本身也喜欢工笔能充分体现出一个画家对自己作品的诚意,可以相对简单地对读者传达出自己的创作愿望。
另外,在用电脑和数位板创作国画的初期,绘图软件的功能还不足以表现中国画的写意风度。客观上也使我不得不长期在工笔画领域努力。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加,最近我的创作重点也逐渐开始向半工半写(半写意半工笔,两者互相结合)转移。当然,这也得益于当前软硬件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

3. 虎是凶猛的动物,但是你在画中表现的是柔情,能否谈谈你这幅作品的创作初衷?
这张创作的灵感,主要来自鲁迅先生的一首小诗——《答客诮(回答客人对他溺爱孩子的讥讽)》: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无情未必是真正的英雄豪杰,疼爱孩子难道就不是大丈夫了吗?知不知道,迎风狂啸的大虎,也会时时眷恋地回头看看小虎){小於菟:小老虎。於菟:音wū tú虎的别称。《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楚国人......把老虎称作於菟)”}
鲁迅先生是我非常钦佩的作家,他诗中的丈夫气魄和怜子真情,给我很深的触动。使我在构思这个作品的时候有意为笔下的猛虎赋予人性的灵光。这样画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这种野生动物的可爱、珍贵与美好,唤起更多人来关爱和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表达我个人作为中国的数字艺术家一直以来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热心拥护以及对本次基金会组织的公益活动的全力支持。

4. 你笔下的很多角色都是来自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在今天是缺失的。你可否谈谈你对这些不存在的动物的看法?你觉得古代人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对待自然的?和现代人有什么区别?
我的确经常在想我们还没有看到甚至还没有想到的动物,未必真的不存在。我们现在的科学证明不存在的动物,其实也仅仅是证明了“目前在限定区域内没有观察到”而已。
坐飞机时,偶尔能看到云海,我总是禁不住想:是否此刻云中有在朱雀展翅飞翔?
面对大海时,见到波涛汹涌,也常期待:真的有苍龙潜行其中。
中国古人喜欢讲“天人合一(天和人是和谐的一体)”、“道法自然(道的法则是自然)”之类的,是对自然秉持(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或者也有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篱下悠然地采菊花,抬头看见远处的南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只有我和敬亭山默默对视,互相不会厌倦)”,则是一种以自然为友(把自然当作朋友)的态度,这些都是现代人所缺乏的。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一种缺憾。

5. 你平时会留意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吗?你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怎样的期待?
我和我的家人都非常喜欢动物,对野生动物以及其栖息环境也都比较关心。为某个种群的兴旺欣慰,也为某些物种的濒危难过,更为由于人类的贪婪而造成大自然的悲剧而愤怒、悲哀。
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期待很简单:人退一步、和谐共存。
 

张旺简介
 

   


张旺

中国CG艺术家,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美学专业。曾先后任教于天津大学影视学院动画系、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作品曾入选《EXPOSE 2》,并获得国内外重要展览的多个奖项。参与过《九州》项目各种族、生物角色的形象开发,国内《蜀山ONLINE》、《完美世界》等游戏的主要人物设计。